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28节 (第1/2页)
她又摇头,说:“我要想一想。” 情感上,她信段孟和,三个月的相处摆在那里,他是个好人。 可好人不顶用,他是姓段的。自从他坦白了身世,沈奚也留心了报上、杂志上关上段家的评论。私底下,她和祝先生夫妻闲谈也若有似无地带上一两句,因此了解更深了。 段家是金门槛,和大总统关系就是鱼和水,袁大总统的干女儿就是段祺瑞最得宠的一位夫人。这一层层关系在,她不能冒险。 虽然眼下看来,和他北上并无不妥。 但总有她想不到、顾及不到的地方,万一……留下什么口实把柄,或是在她不晓得的地方,因和段孟和同行,给傅侗文惹什么麻烦,她难辞其咎。 见段孟和还要劝,沈奚索性把门闩打开,开了门。 过堂风灌入她的领口,她才后知后觉自己穿着睡衣,更是拘谨着低头,对段孟和微颔首,权当告别:“这一次我记在心里,日后会还你。” “还什么?不过一份电报。沈奚你再想想,同我北上会省力不少,”段孟和耐着心劝说,“也会更安全。” 她再摇头。 段孟和一时没了话。 “还有,先生日后不要再来了,”她说,“这里我也不会再住了。” 段孟和静了会,苦笑说:“抱歉,破了你我的约定。” 跟着她找到这里,是他一厢情愿,既不守信,也失礼。 沈奚在风里,道了别,将段孟和送走。她从厨房的玻璃窗望出去,确信段孟和已经离开后,掉头跑上楼,慌张张地将皮箱子打开。 把最厚的大衣和帽子找出,当下换下睡衣,预备出门。 她信段孟和的话,也信段孟和家人不会欺瞒自己人,就因为“信”,才一刻不能耽搁。全国到处都是剑拔弩张,军队和革命党一直在打仗,这还是在共和的体制下,都难以平复战争。如果袁世凯真的决定复辟,重新搞封建帝制……她完全不敢想。 到那时,又该像清朝末年一样,到处都是宣布独立的省,宣布独立的军队…… 趁着还算太平,今晚就走。 先前房间早收拾妥当了,抽屉和柜子全清空,物归原位。 只是要多留一封信。万一,真的和傅侗文错过,也有个消息给他。 她将钢笔从拿出来,寻不到信纸,把行李箱的书掏出一本。里头夹着一叠,都是他在船上写给她的,一个个的“一见成欢”。她有用信纸夹书的习惯,再去翻找另外的书,和几张白纸在一处的,是傅侗文抄给他上海公寓的地址。 那时没留意,再展开,却发现这纸摺得十分技巧。 信纸一共是三摺,一摺在前,一摺在后。 前头是手抄的地址,后头写了短短的两行字—— 身付山河,心付卿。 两处相思各自知。 喉头一窒,这话狠撞到了心坎儿上,撞得她手指发抖。沈奚一字字,复又读了一遍,好似他此时正坐在她的面前,气定神闲地摺好了纸,递过来…… 手里的信纸,被她打开,又合上,两指轻轻沿着那折痕滑过去,她再想不到别的,全是他。 干坐着,足足十分钟人终于回了魂。 她从书里找到白纸,打开墨水瓶,把信纸铺平在桌上,端坐着写: 三哥, 见字如晤。假若你看到这封信,那是我同你又错过了。一位朋友帮我打探到你的消息,说你在北京,我想试一试,北上去见你。你的病情,还有如今的时局都让我不能再等下去,我怕战事一起,你我南北两隔,不堪设想。 假若错过,我会在北京等着你,只要你在傅家,我就有法子去找你。 还有,这房子被外人发现,是我不够小心。经一蹶长一智,日后我会更留心些。 仓促手书,望君见谅 。 央央 十一月四日 下笔意万重,却是匆匆道不尽。 她把信纸摺好,心觉不妥,再展开,把落款撕掉。谨慎些,还是不要留名字。 她从书架上挑了个品相好的空墨水瓶,压在上头。关了窗,又怕被窗缝里的风吹跑了,于是多添了个空墨水瓶。 信纸留在书桌上,只盼着,他没机会见到这封信。 沈奚出门时,祝先生恰好归家,和她错肩而过。 “沈小姐,”祝先生好似记起什么,喊住她,“这几日那位先生一直有来。先生真是个好人,我同他说‘储金救国’的事,他便给了我钱,嘱托我去捐了。你们两个都是好人。” 沈奚让自己微笑着,点头:“他是心好。” “沈小姐这是,要搬去新家了?”对方见她一副远行模样,关心问。 “年关了,想回乡看一看。”沈奚微欠身。 上回她是受义士安排,北上逃难。此番,却是不同,都要自己来操办。 初冬的雨来得急,排山倒海淋下来,根本避不开。 沈奚在火车站下了黄包车,连人带皮箱全都湿了,也顾不上自己的狼狈,先去问今日的火车票。从上海往南京去的票十分紧俏,三等和二等早已售罄。 她不得已只好买了头等票,一张票就用了半月薪水。上了车,马上有列车上的招待人员递上热毛巾,再带她去休息室换了干净衣裳,对方见她只有这一件大衣,就想法子帮她把衣帽晾在休息室。当对方问她是否要去西餐厅用餐,她再舍不得花钱,谎称自己用过了,饿着肚子,在位子上坐到了天亮。